耕海牧漁,向海洋要食物(一線調查包養網心得研)_中國網

在湛江海洋牧場,草潭金鯧魚集中捕撈現場。

藍偉強攝

“海威2號”海上智能養殖平臺。

歐陽澤攝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位於廣東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畫專案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時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資訊化、智慧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海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藍色糧倉”,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牧場。這不僅有利於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更對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居民健康飲食水準具有重要意義。廣東作為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包養網優勢和條件。為此,本報記者實地調研湛江海洋牧場。

——編  者

廣東湛江,水天交織下,各式魚類游來游去、水上養殖產業如火如荼……近年來,這裡大力發展海洋漁業,培育現代海上繁育全產業鏈。

“恒興蝦苗的成活率高,養得好的,每畝收益超過1萬元很正常。之前我租了一口塘給別人養,18畝的塘出蝦1.5萬斤,賺了30萬元哩。”在廣西北海党江鎮,養殖戶老岑一邊打撈蝦,一邊開心地說。

老岑口中的恒興蝦苗,就來自廣東湛江。湛江,三面臨海,2.0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具有打造“藍色糧倉”的天然優勢。這裡培育的種苗,不僅“遊”到了廣西,更“遊”到了全國各地,幫助一個個鄉鎮、村莊和村民,通過水上養殖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研發選育良種

建設種業基地

必須從品種上進行改良或自主研發,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進入湛江東海島,沿途是大大小小的蝦苗場和種苗基地。國家863計畫專案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就建在這裡,其中南美白對蝦的保種池就有百餘座。

“種蝦育種要十分謹慎,燈光、水溫、飼料等都必須嚴格控制,稍有不慎,一池的種蝦就浪費了。”在育種中心,記者跟隨技術員胡一丞經過兩道消毒門後,來到了做育種實驗的全封閉空間。

每檢查完一隻種蝦,胡一丞就要做一次消毒,接著才能對其他種蝦進行檢查;在每一個保種池沿邊上,他都貼上標籤,標上種蝦的家系號碼和檢查日期。

“發展‘藍色糧倉’,首先要培育好‘種子基地’。”恒興集團分管種苗業務的副總裁莫爵君介紹,在我國,優質種蝦資源較少,深遠海養殖業的發展面臨很多挑戰。要想打破南美白對蝦發展瓶頸,莫爵君說,“必須從品種上進行改良或自主研發,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2002年,科技部、原農業部把對蝦抗病毒選育工作納入了國家863計畫項目,由恒興集團承擔國家863計畫專案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建設,開展南美白對蝦、軍曹魚、石斑魚等水產動物的育種研發工作。此後,基地又與中山大學聯手開展研究工作。

“生物育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莫爵君說,從立項到突破,從育種實驗室的建設到養殖環境的不斷優化,歷經近10年的摸索,經過1代群體選育和5代家系選育,最終在2011年取得突破,成功選育出“中興1號”。

“這是國內首個獲得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何建國說,它的誕生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良種的空白,與引進南美白對蝦相比,“中興1號”抗病評價指數提高47.22%,養殖成活率提高約20%。

目前,南方基地占地面積300畝,有親本選育養殖池150畝,育苗水體2萬立方米,是集種苗、水產飼料、養殖、動保等於一體的綜合研發平臺,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紅螯螯蝦、金鯧魚等。其中,年選育對蝦親蝦10萬對,蝦苗80億尾,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先後被評為國家級南美白對蝦良種場、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

如今,在南美白對蝦產業帶動下,湛江正逐漸成為全國水產種業培育基地,2023年,湛江南美白對蝦育苗1600多億尾,全國每5只南美白對蝦中,就有3只來自湛江。2023年,湛江水產總產量達128.5萬噸,總產值近300億元。

創新養殖方式

促進增收致富

不斷精選出適合不同地區養殖的親蝦品系”

好苗出好蝦,選育之後看養殖。俯瞰恒興集團旗下的湛江南部海岸漁業有限公司的萬畝蝦塘養殖基地,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好一片海洋風光。在這裡,蝦苗遊出水箱,遊進蝦塘,進入快速生長期。

行走在蝦塘間,莫爵君介紹起基地的養殖方式:“高位池的養殖密度比較大,水處理系統很嚴格。水從沉澱池過來,通過砂濾流進處理池,消毒後再進入蓄水塘中,整個過程靠微生態製劑控制水質;而低位元塘的養殖密度不大,魚蝦混養,魚吃掉蝦,再通過穩定藻相來控制水質,從而達到生態平衡。”

因為生長週期短,目前在湛江,已有超過1.6萬戶農戶開始養殖南美白對蝦。如今,淡化蝦苗等技術使對蝦更加適應各種生長環境,在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逐步實現規模化養殖,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

“選育和保種規模逐步擴大,可達每年600個家系,為我們的研究帶來了諸多便利。”胡一丞說,“每年,‘中興1號’都在不斷進行升級優化,以適應新的養殖環境和條件。除此之外,基地把已經獲得的成果運用到多個蝦苗培育中,深入細分領域,使研發的種苗和技術充分落地。”

“現在,團隊不斷精選出適合不同地區養殖的親蝦品系,比如,根據養殖條件,蝦苗細分出高抗系和快大系。高抗系適合大水面低密度淡水混養模式,大小均勻,抗病性強,養殖成活率高;快大系則適合高密度精養模式,生長速度快,養殖穩定性強,近3年在珠三角養殖成功率達90%以上。”胡一丞說。

成果雖然明顯,但研究的腳步仍不停歇。2023年以來,基地的一連串計畫逐步推進:繼續與中山大學合作開展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的應用;重點選育抗弧菌新品系,下一步擬申報國家包養行情水產新品種審定……

除了南美白對蝦,基地還堅持攻關高檔海水魚育種技術,成功突破了石斑魚、金鯧魚、軍曹魚、紅魚等10種特色魚類的育種育苗技術。2022年,恒興集團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包養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共同選育的水產新品種紅羅非魚“中恒1號”經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我們希望這些良種能帶動群眾致富,讓更多人吃上海水養殖這碗飯。”莫爵君說,“對於選育工作而言,引進和發展新的選育技術、選育新品系、壯大育種人才隊伍、建設新平臺,缺一不可。”

莫爵君還盤算著加快對傳統網箱的優化升級,積極參與智慧化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的建設,努力帶動水產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同時堅持“公司+基地+農戶+標準+服務”的運作模式,通過產業幫扶,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助推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準和更高品質邁進。

升級技術裝備

加強智慧管理

要構建海洋牧場的大資料中心,發揮大資料的力量,促進集成和轉化”

一邊是研究淡水養海蝦,讓海蝦“遊”進內陸;另一邊,湛江也著力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而這離不開技術和裝備的反覆運算升級。

去年6月20日,廣東目前規模最大的海上智慧養殖平臺——“海威2號”順利下水,與“海威1號”共同在流沙海域組成海上智能化養殖矩陣。

“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歷時10個月,‘海威2號’終於完成建設。深遠海智慧養殖平臺,讓深海養殖更加安全平穩,對漁業育種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介紹,“‘海威2號’是一種桁架形式的抗風浪綠色智慧養殖裝備,總投資3000萬元,平時只需三四個人在平臺上工作,將用於養殖鰵魚、軍曹魚、鞍帶石斑魚等中高端海水魚,1個週期可養100萬—150萬斤魚,年產值有望達到7000萬元。”劉定對海洋裝備升級帶來的前景信心滿滿……

硬體升級,軟體也需跟上。“海威2號”的海上智慧化養殖管理系統,是由湛江灣實驗室科研團隊提供,系統集成分散式光纖聲學感測器、主動聲呐、被動水聽器、水下立體相機、溶解氧感測器等設備,滿足養殖平臺結構健康監測、水質預測預警、養殖生物量檢測、生長預測等智慧養殖需求,可節省人工成本60%。

去年6月,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園區落成暨漁業大資料中心啟用,進一步助力實現深遠海養殖系統統一管理,加快漁業資料的採集、存儲和整合,避免形成“資料孤島”,為漁業大資料的發展奠定規範基礎。同時,湛江灣實驗室還開發深遠海養殖知識庫系統,為智慧控制、精准作業、養殖預警等提供智慧決策支援。

“海洋牧場本身就是一個海上大工程裝置,可以以海洋牧場為牽引,承載科研機構、企業、人才、專案落地。”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灣區經濟與產業規劃研究所所長、主任研究員安然說,“要構建海洋牧場的大資料中心,發揮大資料的力量,促進集成和轉化。”

健全配套產業

提升服務水準

帶動冷藏加工、網箱製造、配合飼料、陸基服務等產業鏈日趨完善”

拆開包裝,無須解凍,放入沸水中煮60秒,一份預製菜白灼蝦就可以上桌了。從粗加工升級為深加工,預製菜產業新賽道為湛江海洋牧場建設注入新動力。

“種業、養殖等整個產業鏈要高品質發展,關係到很多方面,比如,推動加工產業發展、開展市場行銷和品牌塑造,基礎設施方面要跟上,包括碼頭、冷庫、冷鏈物流等。”湛江市農業農村局水產養殖科科長孫誠志說,湛江依託資源稟賦,在水產養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下一步要加快水產育、繁、推一體化良種體系的建設,推動漁業裝備轉型升級和智慧漁業的發展,加快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向深遠海拓展養殖空間。

現階段,圍繞漁業生產的種苗、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湛江已形成了飼料生產、生物藥物、裝備製造、包裝運輸、專業服務、休閒漁業等多行業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供應鏈,成為湛江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

“湛江海洋牧場的發展,還帶動冷藏加工、網箱製造、配合飼料、陸基服務等產業鏈日趨完善,水產品銷售網站分佈於40多個國家和地區。”孫誠志說,當前,湛江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如包養網價格火如荼,隨著規模的擴大,如何籌措資金將是涉海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

去年以來,湛江市相繼出臺的《湛江市金融支持預製菜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湛江市金融支持水產產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場加快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相關政策檔,引導金融機構成立海洋金融服務中心等專營機構,開通針對現代化海洋牧場相關企業和項目的授信、審批、理賠等“綠色通道”,形成更精准的海洋金融產品服務組合拳。

“多數涉海企業的主要融資管道仍以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為主,利用股票、公司債券等多層次、多樣化資本市場融資較少。”湛江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志紅表示,當前,湛江市金融工作局正不斷完善上市服務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和孵化培育體系,積極推動和引導轄內涉海企業抓住發展機遇,拓寬海洋牧場相關企業投融資管道,下一步將集聚更多金融資源,支援湛江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

如今,越來越多的海上大裝備、大平臺在湛江下水、向深海挺進……激發海洋經濟藍色動能,唱響新時代的海洋牧歌,深耕藍色國土大有可為。

融媒統籌:薑曉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