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a89dd236e473.06236292.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打好未來五年脫貧攻堅戰提出“六個精準”和“五個一工程”,其中提到要通過發展教育,精準扶貧。跳出傳統直接捐錢捐物的“硬件資助”,找到當下中國鄉村教育最短板的結構性師資短缺,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資金發起的“資教工程”在制度設計、實踐模式方面,找到了實現精準教育扶貧的有益路徑,同時也契合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未來5年中國教育的主題:提高質量。——編者
獻愛心也要切中需求
“這個項包養站長目抓住了農村教育的核心短板。”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朱小蔓在評價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的“資教工程”時說到。
作為項目發起人,北京人藝青年演員、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執行主任孔維的感觸是:好心獻愛心也要幫人之短、幫人之需包養女人。
2012年11月,從媒體看到貴州畢節5名流浪兒包養感情悶死在垃圾箱的報道,孔維恨不得當天就想買上機票,去為當地孩子做點什么。此前,她曾作為志愿者,在貴州參與過免費午餐、解救被拐兒童等公益行動。
2013年1月,孔維和幾個朋友開著越野車,從北京到貴陽,又沿著蜿蜒陡峭的公路跋涉到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帶著滿腔熱忱,想給當地的孩子捐錢捐物,一對一地幫扶山區孩子。孔維她們聯系了一所村小學,但是這所小學校長的一番話讓孔維既感到意外,又讓她對如何“獻出有質量的愛心”產生深入思考。
這位村小學校長給出三點理由,拒絕了孔維和同行朋友的愛心善款。第一,國家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以后,農村娃娃上學家里根本不用花什么錢,在鄉村現在不存在孩子因家庭貧困問題而失學的現象;第二,外來好心人給孩子的愛心善款,學校無法入賬,只能交給孩子的監護人,而孩子包養網的監護人如何使用這筆錢,學校無法監管;第三,作為校長,他不希望孩子們從小就有一種心理暗示,只有外包養一個月價錢界的幫助才能過上好生活,他希望這里的孩子從小萌生的人生理念是靠勤奮進取主宰自己的命運。
孔維和朋友們打消了一對一幫扶的念頭,最后決定捐助學校72臺電腦,但是幾個月回訪學校時她們發現,電腦甚至沒有拆封。問校長電腦沒有使用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包括學校的老師在內,沒有人會使用。
中國基層山區學校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和支持?一廂情愿地獻愛心屢屢碰壁,推動著孔維和伙伴們主動去探求精準扶貧山區教包養價格育的路徑。
“我們這里最缺的是老師,尤其是音樂、體育、美術、英語、計算機包養軟體等課程的老師。”經過和晴隆縣的小學校長們深入交流,孔維從他們期許的眼神中看到了找到了幫助山區孩子的包養管道路徑,2014年5月,她們通過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發起了公益項目“資教工程”,從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鄉村學校最薄弱的師資入手,通過公益資助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聘請貧困地區有志從教或者未能良好就業的應往屆師范畢業生進入到當地的鄉村學校教學。“資教工程”的最早示范學校選在了貴州省晴隆縣,首批招聘了6名從事音樂、體育、美術、英語、計算機等學科的教師。
考慮到教育的持續性,傳夢公益基金與資教教師簽訂的合同為期6年,“我們希望可以見證一批孩子的成長,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同時讓這些教師能夠踏踏實實安下心來在山區學校任教。”孔維介紹說。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資教工程”目前已經在貴州省晴隆縣、云南省騰沖縣共遴選了12所項目學校,招募資教教師48人,受益學生2700多人。
只有課堂豐富多彩了,鄉村孩子的人生才能綻放
“資教老師比我們學校的老師專業。”當瞪著大大的眼睛,說話時略有些羞澀的布依族12歲男孩羅素回答的問題:來到學校的資教老師和學校原來的老師上課有什么不同時,從個子小小的他嘴包養網推薦里吐出“專業”一詞,著實讓心底一樂,又想知道他樂見的老師“專業”指向什么。
在“資教工程”教包養app師沒有補充到羅素所在的晴隆縣光照鎮規模小學前,已上四年級的羅素從沒有上過計算機課。體育課、美術課由數學老師兼著上,英語課由語文老師兼著上。
“美術課之前就是老師讓我們翻開課本,畫一樣東西,畫完就讓我們寫作業。資教老師會用20分鐘給我們講,之后再讓我們畫。”
12歲的羅素還描述不出資包養甜心網教老師對他們的啟發式引導,但是在幼小的心中,經過感受性對比,他知道能“上得了完整一節課的老師才專業”。
“之前語文老師教我們英語,只是偶爾教我們幾個單詞,資教老師會教我們說話。”和羅素同年級的布依族男孩伍明思顯得更活躍,爭著打開了話匣子。
“我最喜歡上計算機課,我已經學會了打字和做PPT。還喜歡體育課,老師教我們武術。”和羅素一樣,小伍評判老師的“專業”,體現在課程內容和形式多樣、豐富。“原來我們上體育課,數學老師總讓我們圍著操場跑圈。”小伍說。
在一直研究情感教育、農村教育的朱小蔓看來,幫助鄉村學校開設專業的音、體、美等課程,不包養僅僅是讓鄉村學校有了歌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讓更多鄉村孩子能夠找到自信,“現代腦認知科學已經發現,能夠適應現代學校讀包養網寫、運算考核的孩子并不多,大部分的孩子的特長和天性優勢反而在身體動覺這些方面,比如運動、音樂、繪畫等等,但他們的這些優勢在現代學校制度中不被關注,在評價中很難得到肯定,而這些其實是維持一個人自尊心的條件,是為一個人走向陽光人生奠基”。
朱小蔓認為,能夠激發生命個體自信和潛能的教育,能讓更多的生命個體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后,自尊、自立、自強,相信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教育才是她心中的美好教育。她說,“對一個好學校、好教育模式的評判,絕不僅僅是教學質量有多高,有多少位特級、高級職稱的教師。”
讓更多熱愛教育的年輕人有機會進入到教師隊伍
龍濤,2包養網8歲。2012年之前,他的身份是武警新疆總隊政治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2014年之后,他是一名鄉村小學音樂教師。
當兵和當老師,從小就是龍濤甚為羨慕的兩種職業。從新疆部隊退役那年,龍濤曾想過參加烏魯木齊市的教師招聘考試,可是當他假期有機會做一所學校樂團的兼職老師時,他發現城市學校包養網的氛圍和自己從小長大的鄉村學校有很大的不同。“下課后,父母就把孩子接走了,老師和孩子、父母之間沒有什么感情。”龍濤還是更喜歡在農村當老師。
退伍回鄉后,龍濤起初在縣警犬基地工作,包養網業余找到一份讓自己夢想實現一把的差事包養條件———任縣民族中學管樂團校外輔導教師。每天一節課,每節課200元的課時費,再加上在警犬基地2000元的工資,讓龍濤在縣里屬于高收入群體,業余還和小伙伴組建一包養網支樂隊玩玩,龍濤日子過得很愜意。可是,當2014年初,龍濤在民族中學得到招聘資教教師的消息,一度平靜下來的內心波瀾涌動。
“我要去鄉村學校當教師!”
“兒啊,你可別這么傻!”
盡管一時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但是龍濤內心很篤定地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現在,加入“資教工程”近兩年來,龍濤的生活是,每天騎著摩托車,馱著自己的樂器,趕到離家25公里的貴州晴隆縣光照鎮規模小學,為學校6個包養價格年級的300多名孩子上音樂課。
去規模小學的路上,最窄路面只有2米,又因為貴州多雨多山,龍濤其實經常會面臨山體滑坡和塌方的危險。
“你怕嗎?”問他。
“不怕,經常走,大概知道什么地方會塌方。”龍濤答。
每天3節課,自己編教學內容、自費購買擴音設備,讓孩子們認識音樂、愛上音樂,龍濤說,這就是他理想的人生。
規模小學的山村孩子們也因為龍濤老師的到來,知道了音樂不僅有山歌,還有交響樂、爵士樂,認識了薩克斯、小號、長號、貝斯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樂器。
“資教工程”的一期合同是6年,龍濤說未來要不要做下去,還要看傳夢公益基金的發展情包養站長況。但是,他心中,會把老師這個職業堅持做一輩子。
孔維說,為真正熱愛教育、能夠勝任教育的年輕人提供實現理想的機會,也正是“資教工程”從事教育扶貧公益事業的宗旨之一。
留住鄉村教師,不僅是提供體面的薪酬,還要讓他們看到希望
在“資教工程”實施之前,孔維就帶領團隊面向貴州省晴隆縣和云南省騰沖縣兩地縣域級新入職教師和已在崗鄉村教師展開調研,“不管是新入職教師還是在崗教師,能讓其敬業愛崗、找到職業歸屬與幸福感最大的因素是: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基于這樣的調查反饋,“資教工程”在設立項目模式之初,就加入了給予資教教師和當地鄉村教師培訓機會的資助板塊。
“我們總贊美教師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他們其實也很需要被關注和關愛,需要有人幫助他們規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和專業性的成長。”孔維說。
“資教工包養情婦程”開展兩年來,每年都安排多批教師走出大山,前往內地的優質學校接受培訓。
“去跟崗培訓前,我沒有學過聲樂,只是會操作樂器。對聲樂的理解就是唱得聲音大點就好聽。培訓之后,我知道怎么引導孩子唱得更好聽,怎么調動孩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掌握了更多的教學方法。”由于從進入初期就得到“資教工程”的關注與專業指包養網引,龍濤從熱愛到真正進入、深入理解教師職業,而且還推薦此前縣城樂隊的小伙伴一起加入“資教工程包養網站”。
年輕人到鄉村學校任教到底下得去、留得住嗎?如何支撐包養意思、助力讓其將“一時熱情”變為“一往情深”長久駐足的事業?“資教工程”精準摸準群體心理需求,探索了一條可復制的教育扶貧之路。
今年夏天“資教工程”在云南省騰沖縣開展的年度招聘中,開放教師崗位23個,最后收到800多份簡歷。在篩選簡歷過程中,項目組發現許多應聘人包養女人員都是有多年執教經驗的成熟教師。
資教教師的職業熱情也帶動了當地的教師職業狀態。據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秘書長羅楊為介紹,“資教工程”的教師中有的主動利用周末時間陪伴學校里的留守兒童,除了輔導孩子們作業,他們還通過與孩子一起玩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他包養網們關愛和撫慰;還有的教師會邀請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學校給孩子們講村里歷史沿革的故事。
對于“資教工程”教師的未來,羅楊為說在簽訂合同之初,傳夢公益基金就與這些教師形成了共同的職業規劃,如果“資教工程”6年后發展后勁很足,這些教師的表現亦足夠好,傳夢公益基金將與這些教師繼續續約,而且在薪資包養站長上也會相應調整。當地教育部門也表示,如果“資教工程”的教師報考公辦教師,應有優先錄取的資格。
如何保證項目品質和可持續性
“‘資教工程’項目資金的使用是長期的、持續性的。”作為民間公益基金,在探索創新出一條初現成效的教育扶貧模式后,如何讓項目保持可持續性?這是孔維最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
根據“資教工程”目前的投入模式,項目資金主要投入分為兩塊,一塊是資教教師的基本包養app薪酬,按一名教師3000/月元計,以及發放給項目學校人均1萬元/年的資教獎金;一塊為培訓費用,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師外出培訓,全部由傳夢公益基金來支付,包括所有的差旅、交通、住宿等費用;第二部分請一部分專家到學校培訓教師產生的費用;第三部分是鼓勵教師主動自我提升,根據教師的成長度,逐年按比例給予報銷。根據這樣的支出,每所學校所需資金為34.8萬,目前12所項目學校,一年總計需要408萬元左右的投入。
國務院扶貧辦原黨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主任司樹杰建議公益項目要科學管理,通過階段性的總結評估,創建出一個可供更大范圍復制的成熟模式,此外還要善于整合各種社會力量,為項目所用。比如其所在的北包養網評價京包養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就可以為革命老區和國家級貧困縣的教師提供免費的網上本科學歷再教育;再如國務院扶貧辦于2014年設立的“1017扶貧基金”,即于每年10月17日國包養網家扶貧日募集資金,達到一定要求的民間公益項目可以申報資助。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顧秀蓮也建議“資教工程”要在整合社會力量為己所用上再思考。“是否可以考慮讓老教師、老教授參與進來?如何讓更廣大的群體知曉這個項目,讓好事做好?”顧秀蓮認為,對于公益組織而言,在精準扶貧、讓好的扶貧項目可持續走下去的一大挑戰是要從制度設計層面要轉變觀念,“公益機構一要有研發設計項目的能力,二要有項目管理的理念,要善于創新,現在想獻愛心的人很多,關鍵是如何激發他們的熱情,整合力量做大事。”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