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亮出全年经济成绩单查包養心得_中国网

各省份2023年GDP全部实现正增长,增速多位于4%至6%区包養網间——

31省份亮出全年经济成绩单

近期,全国31个省区市相继发布2023年经济成绩单,并公布新一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GDP超13万亿元的省份,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全国城市“万亿俱乐部”又添2个新成员……各地经济年报亮点频现,成为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生动注脚。

全部省份GDP实现正增长

截至1月31日,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全部出炉。这是一份看点满满的成绩单——

你追我赶热情高。31个省份GDP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西藏自治区和海南省GDP分别以9.5%、9.2%的速度领跑全国;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长7.3%,排名第三。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吉林省、重庆市、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等GDP增速也在6%以上。多数省份GDP增速位于4%至6%这一区间。

规模迈上新台阶包養。广东省GDP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4.8%,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民营经济活力足、韧性强的特点,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呼之欲出:过去一年,广东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企业数量超780万户,占全国总数的1/7。总量列第二的江苏省GDP超过12万亿元;排第三的山东省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排第四的浙江省GDP首次突破8万亿元。

高质量发展成色足。山东省连续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省份,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5个,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4.5万家。作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中的两颗明星,“年报”里的京沪依然耀眼:在京登记落户国际组织机构增至115家、新增5G基站3万个……北京经济“年报”创多个“第一”,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40亿美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15%,对全球投资者“磁力”不减。

目光移向内陆,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年报”读来提气。看细节:葡萄酒产区品牌上升至中国第一、世界第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平均0.5个工作日,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第一方阵;159项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形成38项可推广经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最好成绩”,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出6.1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吉林粮食增产占全国增量近12%——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东北振兴愈发鲜活。

“万亿之城”俱乐部又“添丁”

近日,随着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官宣”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常州市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中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又添2个新成员。

据了解,目前中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已有26个成员。其中,江苏省是拥有“万亿之城”最多的省份,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广东省拥有4座“万亿之城”,分别为深圳、广州、佛山包養網、东莞。此外,山东省的青岛、济南、烟台,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和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也名列其中。

除了经济总量增长,高质量发展也是“年报”的重要看点。

此次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常州市,GDP继2022年迈上9000亿元大关后,2023年又凭6.8%的增速再上一个台阶。这背后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获评“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强市”。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功不可没:全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全线贯通,沪宁沿江高铁通车,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交付,长三角再添通江达海航运大通道。

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另一个新成员烟台市,很大程度靠的是实力过硬的先进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突出成效。作为华东传统工业强市,烟台市在2023年收获不少: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在科技创新领域,烟台市2023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看其他“万亿之城”,高质量发展之道各有千秋。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宁波市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乡村振兴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

谁会是下一个“万亿之城”?东部地区的多个城市是“热门选手”。

向万亿级GDP发起冲刺的“第一梯队”将目标时间设为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提出,2024年全市GDP要突破1万亿元;浙江省嘉兴市提出,2025年GDP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万亿元;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河北省唐山市也将目标锚定2025年。

“第二梯队”的城市也在发力——浙江省绍兴市提出,力争到2026年实现GDP突破1万亿元;浙江省金华市提出,2027年GDP基本实现“万亿”目标;江苏省扬州市提出,用3到5年时间跻身城市GDP“万亿俱乐部”。

“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

2024年怎么干?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设定新年目标。

2023年GDP增速最快的两个省份西藏和海南将今年的增速预期设置为8%左右,在各省份中最高。其他省份大多将2024年GDP增长目标设置为5%左右,与2023年全国GDP增速大致相当,其中就包括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三甲”的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广东省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江苏省和山东省明确力争实现GDP增速达5%以上。

看高频提法——记者发现,“新质生产力”“紧日子”成为“年报”高频词,其中“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省将包養为此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安徽省提出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些省份强调资金要花在“刀刃”上。在财政压力加大情况下,贵州省千方百计增收减支,确保基层“三保”保障有力,包養網要求“真正习惯过紧日子”。

显民生温度——上海市列出2024年的34项民生实事项目:新增4000张养老床位、30个社区长者食堂,改建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建设筹措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翻阅上海市新年目标,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是关键词。

做改革先锋——海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打好封关运作准备攻坚战”作为2024年的“置顶”任务。瞄准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一号工程”,海南将推动系列配套文件出台;拓展应用场景、扩大测试样本,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等进行压力测试;明确“二线口岸”管理运行机制和通关业务流程,构建前推后移、集约便利的监管模式。

抓优势特色——宁波市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2个百分点,创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省级以上标杆示范30个以上;常态化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作为外贸和制造业大市,宁波在2024年将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

此外,扩内需、促消费也是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工作,北京提出“下大力气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进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等。江苏提出加大文化旅游新消费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全新消费场景……

2024年,中国各地正加速跑起来!(记者 汪文正)

巴山大峡谷华丽转身(纪实)_中国扶贫查包養網心得在线_国家扶贫门户

巴山大峡谷华丽转身(纪实)–人民扶贫频道–人民网

2020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去年早。到了12月中旬,川东北部山区大峡谷已经是人们向往的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登上大峡谷2480米的罗盘云顶,白雪铺就的厚地毯上,一排排头扎红巾、身穿黄色对襟杉的土家汉子,像打谷一样挥舞着鼓槌,激情澎湃的鼓声,填满了巴山大峡谷的每一道沟壑。跳钱棍舞的土家妹子们踏着巴山民谣的节拍,欢天喜地,像绽放的巴山杜鹃。12月18日,四川达州宣汉县巴山大峡谷罗盘云顶第二届冰雪节在这里拉开序幕,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游客在雪地里嗨欢。打雪仗,滑雪橇,堆雪人,乐此不疲。雪地摩托、雪地坦克,呼啸着从雪峰飞下……

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昔日人迹罕至的高山雪岭,短短3年,华丽转身,成为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冬季狂欢的网红打卡地。

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在川东北,宣汉的贫穷是出了名的,它是国定贫困县。而在宣汉,最穷的地方莫过于500多平方公里的巴山大峡谷片区。这里大山巍峨,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一代又一代大巴山人在这里与贫穷的命运顽强抗争。然而,当时光的指针指向2014年,这里却还有9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了该区域内总人口的90%以上。

摆脱贫困的出路在哪里?这个问号,像高耸的罗盘顶山峰般沉重,压在了时任县委班子的心头。在高山峡谷里办工厂、建园区肯定是行不通的,而大峡谷里自然生态好,有奇峰、有丛林、有绿水。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让这些自然资源变为斩除穷根的一把利刃!宣汉县委决策者一锤定音。

于是,数百名干部,数十支施工队,近万民工对这片荒山野岭进行“精装修”。

2018年8月景区开园,罗盘云顶,桃溪谷,大象洞,桑树坪,渡口里……一个个景区闪亮登场,惊呆了游客的目光。

罗盘云顶是众多景区之一。如果说罗盘包養網比較云顶是巴山大峡谷景区高昂的狮头,那么,桃溪谷则是巴山大峡谷内深藏不露、少为人知的人间秘境。它有青城山的清幽,也有峨眉山的灵秀。为了把这一秘境开发出来呈现给世人,勘察时县委一班人马差点丢掉性命。

那是2015年4月1日,县委书记带领县上有关部门一行十余人,向巴山大峡谷进发,探险桃溪谷。桃包養網溪谷,听起来诗情画意,当地人却很少有人敢涉足穿越。谷内,古藤蔓延,林木森森,一条山泉飞珠溅玉,在一丈多宽的幽谷里终年哗哗啦啦自我吟唱。溪水把唯一的乱山石铺就的通道占领了,人要想从溪谷里穿过,只得涉水而行。但水底不时会出现一个深潭,不会游泳的人,就只有望而哀叹。时而又出现一个几丈高的峭壁,溪流从上跳下,挂起一块白布,纵使你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也难以攀越。为此,他们准备了竹梯、气阀、木杖。

车子开到不能再开的时候,考察队员们开始步行进谷。先前,天空还阳光明媚,到达谷口,阳光不见了。山里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一行人正兴致勃勃往秘境深处行走时,陡然天昏。有人惊呼:我们快撤,暴雨一下,山洪马上就来,会要了大家命的。

一行人赶紧往回跑。刚爬上一个小坡,暴雨突至,豆粒大的雨点中,夹杂着鸽子蛋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瞬间,溪谷里山洪突至,暴涨数丈。

一行冒险者深感万幸,现在想想都后怕。

今天走进桃溪谷的游客们,从那一条迤逦悬空的栈道上,能够想象到当时探查规划开发这个景区的难度。

就在家门口就业

桑树坪是景区管委会规划的特色土家风情小镇,也是大窝村拆迁安置点之一。一幢幢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土家风情民居,宽阔的柏油路,宽广的土家风情广场,暖阳照耀,熠熠生辉。蓝天白云下,民居与林中的度假别墅、玻璃帐篷、小木屋、露营地遥相辉映。周边群山环绕,云雾缥缈,有如人间仙境。前来游玩的游客,无不以为到了世外桃源。

“和平小食店”就开在这个小镇上。在店铺里忙出忙进招呼客人的是一个俊俏女子,她叫王守英。店铺就开在自己家里,是2018年10月搬迁进来的安置房,有160多平方米。32岁的王守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结婚后一直留守在家照顾孩子。看左邻右舍都相继开了店,每天迎接不同方言口音的游客,心里痒痒的,就去学了做面条和砂锅米线,开了个小面馆,最高一天居然卖到2000多元。她老公在外面打工,过年回家,一算账,王守英开店铺挣的钱,居然比他挣的还多。

景区的开发给王守英一家带来了好运,她的母亲也被景区招聘为土家风情小镇的保安,每天在景区街道指挥车辆停放,悠闲又愉快。

王守英有个妹妹叫王小林,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酒店打工。风情小镇的云漫巴山酒店去年开业招工,王守英打了一个电话,妹妹马上飞了回来,顺利应聘为酒店的一名职员,工资与她在外地一样多,今年已成为酒店管理层骨干。王守英家有林地15.77亩,耕地15.4亩,都投入景包養網区股份。2020年9月4日景区分红,领到土地入股分红金9800多元。

王守英说,她们家的地全种上粮食,也卖不到这么多钱。

于氏吊锅楼是土家青年厨师于涛2018年5月回乡创办的。他本来在成都与人合开一家酒店,收入颇丰,听说家乡巴山大峡谷旅游景区2018年8月开园接客,想到会有很多游客到来,要吃要喝,便回家乡创业。于涛的家在景区内的渡口场镇,有3个店铺共180平方米,安了18张火锅桌。他别出心裁,把土家农家的梭大杆儿、吊锅搬上餐厅,让游客体验土家餐饮。客人来消费,他还免费给客人唱土家山歌。他的店土家文化气息浓郁,深受游客喜爱,生意火爆,2019年,居然挣了98万元。

谢林贵的家虽然在渡口土家族自治乡的街上,但他一直外出务工。一次工伤事故,让他的双脚落下残疾。不能再外出务工,他只得把自家的街房腾出开茶铺。原来的渡口场镇,不到1000人,每天卖的茶钱不够自己的生活费,他家成了贫困户。2017年,旅游开发需要,景区开发管委会对街房统一打造,他家的房子与整个街道一样,焕然一新。帮扶干部建议他与左右两家邻居合伙开餐饮,他听从了建议。没想到,去年的7月、8月旅游旺季,每天都能挣到一万多元。

景区开发后,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巴山大峡谷里外出民工纷纷返乡,让孩子不再“留守”,不再让老人“空巢”。

发展后劲十足

巴山大峡谷的农文旅融合扶贫开发,给这片沉寂千年的大山带来了勃勃生机。

甜竹村是深藏于大峡谷之中的一个小盆地,本来坐落于高山之上,还被四周山峦环绕,形成了一个小包養網價格气候,村里人种植的瓜果蔬菜、农作物,都比外面要迟熟一个多月,正好可以满足景区各大宾馆、酒店、民宿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

以前甜竹村不通公路,迟熟的蔬菜、农作物让他们感到自卑。他们饿着肚子吞着口水看着村外人吃新成熟的玉米、土豆,盼着自家地里的庄稼快快成熟。景区开发,水泥路一弯一弯伸进了村,景区的餐饮店老板、游客不请自到,购买他们的晚熟蔬菜,都按反季节蔬菜的高价收购。村里人养的猪羊,以前自家吃,养多了卖不出去。现在好了,养得再多都能卖出去,还是好价钱。

甜竹村不在核心景区,但它独特的高寒气候,让村里人占尽风流。

甜竹村人笑了。他们以前只怪祖辈给他们取了个不符合实际的村名,现在,他们真正地尝到甜头了。

甜竹村村委班子坐不住了。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咋村集体包包还瘪瘪的呢?

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成员一行7个人,包了辆长安面包车直奔成都郫都区、都江堰市考察羊肚菌种植。他们之前备足了功课,甜竹村土地无污染,适合种植高效益的羊肚菌。

考察回来,村上买回大棚架、菌种,他们不懂技术,请技术员前来指导,技术员嫌面积小,不来,他们就自己干。按照参观包養学到的技术做,不懂的又打电话、看视频,请教都江堰羊肚菌技术人员。喊来几个村民,加上村上两委和驻村工作组,10多人干了20天,羊肚菌大棚在甜竹村几十亩面积宽的高山小盆地落地生根了。村主任欧中艮想为村集体摸索掌握全过程技术,自家投入了一万多元,种了一亩做实验。

11月下种,第二年4月采摘。欧中艮一亩羊肚菌居然赚了2.7万元。村集体种的羊肚菌,因干部们忙于工作,无专人管理,产量不那么理想,却也净赚3万多元。甜竹村终于有了第一笔集体资金。欧主任爱上了种羊肚菌,认为这个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2019年,他干脆卸下村主任担子,安心种植羊肚菌。今年,甜竹村有十多户农户跟着欧中艮种植羊肚菌。

欧中艮说,他敢大胆种羊肚菌,最关键的是景区内酒店、民宿和周边人群就能消化掉一大半。

三墩乡的大窝村是高山村,在核心景区。县景区管委会考虑到他们的村集体发展产业难,在规划修建景区风情小镇时,特意修建了6套安置房作为村集体资产。村上租给行家办民宿,每年收租金1.5万元。因大窝村是贫困村,享受农业农村局100万元集体扶持资金,村上投入给一家驻村旅游拓展公司,每年分红4.2万元。

大窝村吸引外地来村里经营开发旅游产业项目和民宿的,有50余家。狩猎场、大垭口索道、自驾游露营地、民宿……村里1000余个劳动力大多在景区和入驻景区的企业、商家务工,仅清洁工就有80多人。村上有50多家农户因地制宜,就地开展民宿接待,几处易地安置点,也有20多家农户开办民宿。

与大窝村一样,巴山大峡谷景区里的村集体,依托旅游,都找到了集体创收的门路。

如今的巴山大峡谷,人在景区住,钱在景区赚,9.1万人的顺利脱贫,发展后劲十足。这是宣汉县全体脱贫干部的最大献礼。

山东济南全力保障农民工查覓包養價格群体就业 让他们更快融入城市_中国网

核心阅读

建设综合性零工市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加强权益保障……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针对农民工群体,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就业的暖心举措,让他们找工作有门路、在岗更安心,更快融入城市。

“开门喽!”

凌晨4点,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已经人头攒动。一声吆喝给大家提了醒,人们纷纷进入,井然有序。

这里是济南面积最大的农民工服务中心。每天早上,3000多名农民工在这里找到活计,然后去往各地,最多时一天能解决6000人的就业问题。

目前,济南农民工群体约有210.3万人,比10年前增加60.3万人,增长40.2%。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宁延学说:“要帮助农民工拓宽就业渠道、维护劳动权益,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省针对农民工群体,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就业的暖心举措。近日,记者走进济南多处灵活就业场所,探访当地农民工群体就业现状。

建设零工市场

规范用工行为

初见张伟,脸庞黝黑,一双丹凤眼,精气神十足。张伟今年40岁,济南平阴县人,2012年到市区干木工。

那时候,槐荫区经六路有一处马路零工市场,于上世纪90年代自发形成,顶着严寒酷暑,农民工常年在这里等活,张伟也不例外。他回忆,以前,用工车辆一靠边,不等停好,呼啦一下,包養大家纷纷上前。车主摇下车窗,马路边上就洽谈用工事宜,5分钟就能敲定。

“马路零工市场虽然方便,但交通事故、治安案件以及工资拖欠等事件频发,马路候工模式亟须改变。”槐荫区段店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凤翔说,“目前农民工普遍岁数偏大,求职主要以现场洽谈、熟人推荐等方式进行,传统的线下招工方式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打零工,尤其是建筑行业零工,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马路零工市场有待完善,咋办?

近年来,济南市聚零为整,规范零工市场建设,选择零工人员密集区,建设了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等3处综合性零工市场、4个特色性零工市场、8个区域性零工市场。

2018年11月,在距离原马路零工市场300米处,6000平方米的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正式开放,党支部同步成立,服务中心提供招工、维权、培训等就业相关的服务。

张伟说:“原来露天蹲活,上厕所都成问题。现在咱也有了固定求职场所!”在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早上七八点钟,大部分农民工迎着朝阳陆续出发,少数人仍在待工区观望,有了巨型遮阳棚,大家也不着急。抬头看,电子显示屏上,用工信息滚动展示;在线上,就业推荐小程序、服务中心组建的若干微信群同步提供用工信息。

张伟年轻,手机用得溜,打开微信群,用工信息陆续弹出。“以前蹲市场找活儿,现在日积月累,建立起自己的客户群,活儿都找上门啦。”他笑着说。

一段时间以来,济南大力实施农民工关爱服务行动,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市直机关“三联系三调研”活动,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建共治,在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开展了多场招聘活动,邀请大型建筑企业进场招工,逐步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

开展技能培训

加大补贴力度

“滋啦——”

锅烧热,油下锅,煸小料,倒入醋,一团白气腾起,香味四溢。在济南超意兴快餐荣祥店后厨,公司分部总厨汤业峰将土豆丝倒入铁锅,颠炒翻腾,不一会儿,一盘酸辣土豆丝就端上了桌。

汤业峰今年38岁,老家在山东菏泽,中专毕业后回村务农。因羡慕同乡打工有收入,2003年,汤业峰也离开家乡。但是,没有一技之长,凭啥挣钱?汤业峰懵懵懂懂地进了工地,搬砖、和水泥,主要做些体力活。

结婚后,汤业峰琢磨着多挣点钱。2014年,他直奔省城,经人介绍,到济南市市中区的超意兴快餐连锁店工作。做饭零基础,他就从学徒做起,师傅手把手教,公司定期组织培训,还有“五险”保障。

汤业峰盼着好日子,每天最早到店,最晚离开,得空就练手艺。在公司考取了岗位认证证书后,汤业峰就申请到千元左右的市中区技能培训补贴,自此信心倍增。两年后,他成为厨师长,2019年举家迁至济南,成为新济南人。

学门手艺,改善生活,通过技能培训,农民工也能吃上“技术饭”。在超意兴快餐培训学院,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培训上岗。“今年我们还会增加店面,预计将新增岗位1500多个。”公司总经理张超说,他们都可以拿着证书申请技能培训补贴。

今年以来,济南已为1.34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036.55万元,为4.26万名就包養網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补贴1.18亿包養元。

目前,济南市所有参保单位还享受“免申即享”降费政策红利。今年5月1日起,工伤保险费率由阶段性下调20%调整为下调50%。截至2023年6月,因继续延长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全市参保企业和参保职工减负6.17亿元。

现在,汤业峰也成了师傅,带出的徒弟已经成为厨师长。同时,他也是学生,还得忙着学习店面管理,研究搭配菜品,吸引更多顾客就餐,月收入最高时能过万元。

加强权益保障

提升服务水平

在外打零工,最怕欠薪,59岁的张云方也不例外。没想到,这事却被他碰上了。

包養张云方从聊城来到济南,常年在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找工。去年5月,他与9名工友接了个大活,是个工程,工钱不低。此后,他们兴冲冲上工,埋头苦干。活干完了,眼巴巴等着领工资,用工单位负责人两手一摊:没钱。多次讨要后,对方却“失踪”了。

这下,工友们慌了,10个人,68万元,不是小数目,没留证据,人还跑了,去哪要?张云方想到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里就有一家法律援助站。

这家援助站名为济南泉诚农民工公益服务中心,2016年成立,提供维权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主任陈成国经常给大家普法。

张云方和工友们敲开门,墙上一排锦旗,陈成国迎上前来,却看见他们愁眉紧锁,心里有了数,安抚好情绪,问清前因后果,登记入册。此后,跑现场、访单位,陈成国忙前跑后,终于在11天后完成调解,去年底用工单位已付清全部报酬。

陈成国早年也是农民工,后来条件好了,筹资组建了农民工公益服务中心,为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经过多年努力,公益服务中心内部建立了农民工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有专职人民调解员、专兼职律师共11人。

“很多零工都是口头协议,农民工又往往不注意保留证据,导致维权难度大大增加。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势在必行。”陈成国说。

晌午,仍有部分农民工还没上工,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织他们来到大厅,开展普法宣传,主讲人就是陈成国。遇到欠薪时,如何固定证据、与用工方聊天如何取证、工资欠条应该怎么打……短短半小时,满满的干货,大家听得认真。

除了工资,农民工融入城市,关心的还有很多,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都是关键。2014年,济南成立了农民工党工委,建立起覆盖市、区县、镇街、村居和企业工地的五级农民工服务平台。

走进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16个窗口一一看去,组织、人社、住建、司法等21个职能部门在此集中办公,给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济南先后针对农民工群体出台120余项政策措施,推进10项改革,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以子女教育为例,2014年起,济南逐步取消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所有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也纳入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

“农民工群体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包養網,也应该是发展红利的共享者。我们将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服务水平,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开森说。

欧盟推出新计划 大查包養app力发展氢能_中国网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表声明称,已批准一项新计划以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从而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这项名为“IPCEL Hy2Infra”的计划推动下,32家公司将参与33个与氢能相关的项目,其中包括建设大型电解槽用于生产可再生氢、新建和改造约2700公里的氢传输及配送管道、建设大型储氢设施等。

斥巨资推出新计划

欧盟委员会表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和斯洛伐克7个欧盟国家将为“IPCEL Hy2Infra”计划提供69亿欧元的公共资金,预计还将带动超过54亿欧元的私人投资。按照欧盟委员会给出的时间表,计划涉及的大型电解槽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至2028年间投入运营,管道项目将在2027年至2029年间投入使用,该计划总体将于2029年完成。

近年来,欧盟一直高度重视氢能发展。2020年,欧盟委员会出台了《欧盟氢能战略》,将绿氢视为交通、运输、化工、冶炼等行业低碳转型的终极方案,并在全产业链各环节部署了840个相关项目。2022年,欧洲能源供应调整计划公布,目标是到2030年在欧盟生产1000万吨可再生氢,并进口1000万吨可再生氢。欧盟还创建了“欧洲氢能银行”,加大对氢能市场的投资力度。

据报道,“IPCEL Hy2Infra”计划是欧盟推出的第三个涉及氢能的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2022年7月、9月,欧盟委员会先后在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机制下批准推出两项补贴计划,以推动氢价值链创新技术包養和工业流程氢利用的进程。

增加清洁能源多样性

氢能是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建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欧盟作包養網为碳中和目标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近年来对氢能发展寄予厚望。氢能对于欧盟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转型非常重要。

专家指出,氢能相比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具有储能密度高、储存时间长等特征,可以更高效地储存和运输,更便于使用,也能更稳定地进行能源供应。此外,太阳能、风能等主要适用于某些场景,如阳光充足、风力充沛的地区。而氢能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可以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氢能凭借独特优势,包養将给交通、冶金、化工等领域带来巨大转变。”刘建国说。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进一步迫使欧盟加快发展氢能的步伐。“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一直试图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为了提高自身能源独立性,欧盟大力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入,增加清洁能源多样性。”刘建国说。

2022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在欧洲议会演讲时明确提出,氢能将在保障欧洲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后,多个欧盟成员国先后公布跨境输氢管道建设计划,欧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向本报表示,当前,发展氢能不仅是包養各国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的共同选项,更是在新冠疫情后实现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抓手,这也是欧盟日益重视发展氢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仍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景春梅表示,当前,世界多国普遍加大发展氢能力度,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氢能的制备、储存、运输等整体产业链还未实现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当下,全球比较热门的氢能发展方向是绿氢,各国目前更倾向于关注氢能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耦合运行。欧盟在氢能终端应用上处于世界前列,但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逊于日本包養和韩国。”刘建国说。

麦肯锡咨询公司相关报告显示,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但需要相应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进步以满足预计需求。

谈及未来欧盟氢能发展潜力,景春梅认为,欧盟发展氢能的优势在于其既有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也有资金保障,短板则在于氢源。“欧洲国家无法实现氢自给,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农业强省建设查包養心得扎实推进_中国网

冬日,云岭大地依旧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牛油果刚刚落潮,咖啡豆又进入了成熟采摘期。永仁县、元谋县的大量热区水果采摘后运往全国各地。在昆明市,为保障节日交易高峰,昆明花拍中心组建突击组全力保供。

立足资源禀赋,云南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包養样性农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

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云南3年上台阶的第一年。这一年,云南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提质增效

2023年,云南省克服严重的气象干旱影响,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树牢防灾增产理念,落实“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粮油生产,全省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364.8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产量1974万吨、同比增长0.8%,粮食单产310.1公斤、同比增长0.05%,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料、油菜等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在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的基础上,云南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1+10+3”现代农业产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树立大食物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大早,刚刚采摘的有机奶白菜送进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经过严格筛选,贴上溯源二维码后运往全国各地。

有机绿色、品类丰富等都是餐桌上的需求变化,这与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谋而合。为了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云南聚焦种业创新,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和品种推广,完成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创建9个省级保种场和17个省级种业基地,花卉、中药材、烟草等种业创新全国领先。

聚焦设施农业发展。支持提质改造一批、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打造一批,建设75个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和31个蔬菜大县设施提质项目,蔬菜设施化率达15.2%,畜禽综合规模化率达42%。

聚焦农产品加工。以先建后补、直补主体的方式,实施农产品加工投资奖补,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提升至2.2: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

聚焦冷链物流。启动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三年行动,加强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建成冷库6700余座,库容近700万立方米,蔬菜、水果、鲜切花等农产品经分选、清洗、加工、包装、冷藏处理后进入市场的比例提高了6%。

聚焦数字农业。每年建设20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会同华为探索建设人工智能试验示范区,高端鲜切花、小浆果和烟草基本实现智慧化管理。

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云南逐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23年,全省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居全国第一,14个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农民富裕富足

昭通市大力发展天麻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综合产值近80亿元,带动10余万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增包養網收超过6000元。2023年,楚雄彝绣产业增加值达2.45亿元,带动5.7万名“绣娘”就近就业。有了好产业,农民有了好收入,这样的例子在云南越来越多。

与昭通、楚雄一样,全省各地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活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过去的一年,云南特色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活力明显增强。推行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脱贫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奖补联农带农主体近1亿元,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稳定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带动65%农户增收。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一律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64.5%,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收益。总结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等20余种利益联结模式,分季度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推动利益联结走深走实。

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66:1,比上年缩小0.12。不断缩小的城乡收入比,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实践结果。

农村宜居宜业

当前,“农业+旅游”成为云南最热门的词条之一。过去的一年,云南省打造最美乡愁旅游带、乡村旅游特色线路、乡村旅游集聚区、农文旅融合示范点,3个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53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入选全国推介名单,休闲农业收入同比增长11.2%。

乡村旅游的发展折射出云南乡村建设的变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不仅让农民生活更舒适,也让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根据《云南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云南省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千万工程”不是千篇一律,千包養網村万落都有自己的特色,每村每落都需要量身定做特制的“套装”。

临沧市临翔区以“六微模式”为抓手,找到了破解传统粗放管理难题的突破口。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推介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临翔区“六微模式”案例成为云南省第五批唯一入选案例。元谋县农污治包養理户均财政投入由2万元降至4896元,以2.13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了8.7亿元的治理项目。牟定县探索出群众满意、成本低、治理效果好、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牟定模式”。

一年来,云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采取有力举措,加快包養網 花園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三农”发展取得亮眼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王淑娟)

巴中商界共商智慧城市建设查包養網_中国网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3月18日电(记者陈威华包養網 花園 赵焱)由巴西外贸商会联合会、巴西中国创新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巴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18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与会人士包養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交流经验,探包養網讨合作机遇。

此次论坛聚焦清洁能源和智慧交通两大主题,就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交通等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绿色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巴西外贸商会联合会副主席佩雷拉说,未来几年城市转型面临多个挑战,因此“现在要讨论的已不再是如何定义智慧城市,而是要明确未来也许只有包養智慧城市才是可持续的,以及应怎样建设智慧城市”。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表示,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东半球和西半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是两国的共同追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

2024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田敏认为,通过举办智慧城市论坛,共享中巴两国在能包養網源、环境、通信、物流等领域的先进科技与成果,共同展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前景,将进一步丰富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论坛期间,巴西外贸商会联合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巴西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巴西子公司、比亚迪巴西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巴西普鲁莫物流公司等企业颁发智慧城市创新奖。

走出大山 吕梁山护工的脱贫之路_中国扶贫查包養app在线_国家扶贫门户

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

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沟壑纵横,植被稀少

作为山西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城市

吕梁曾一度成为深度贫困的代名词……

  走出大山的吕梁山护工

今年40岁的许艳平,来自吕梁市临县招贤镇小高家塔村。2016年,她来到白文职业技校,参加了吕梁市第一批吕梁山护工培训。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她完成了从普通保姆、月嫂到家政公司老板的数次蜕变。

许艳平:我第一年4月在这儿培训的,到第三年的时候,我的月薪就达到了12800元,所以每个人都一定要去努力,机包養行情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许艳平的老家小高家塔村坐落在山圪梁上,极度落后的交通条件,几乎阻断了村落和外界的一切联系。贫穷,让村民们不得不开始另谋出路。逐渐地,下了山的村民便不再回来。原有128人居住的村庄,如今只剩4人常住。

陡峭的山崖,狭窄的道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是许艳平对家乡的记忆。那时候,因为贫穷,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在家,即使受了伤也没钱去医院治疗。结婚后,日子依旧艰难。许艳平先后干过饭店服务员、物业保洁员,但每个月最多1500块钱的收入,使得一家人依旧无法摆脱贫困。

2016年,在柳林小学当保洁员的许艳平,从校长口中得知了吕梁山护工项目。在向村支书反复确认了护工培训免费的消息后,她决定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吕梁市委副书记、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组组长 张广勇:农民群众的收入长期低位徘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可靠的就业和收入保证,脱贫攻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2015年,吕梁市开始尝试探索通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精准脱贫。即通过对贫困群众进行家政、养老、母婴护理等技能免费培训,让大伙儿掌握一技之长,并帮助其走出大山、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带动全家脱贫。

吕梁市委副书记、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组组长 张广勇:虽然家政行业在我们国家算是刚刚起步,但是它的前景非常广阔,加上这几年二胎放开,中国老年社会的快速到来,家政行业确确实实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

但是,家政护理行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市场需求?有多大的市场潜力?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对从业者有着什么样的要求?这些疑问并没有现成的答案。2015年,吕梁市责成市人社局成立考察调研组分赴北京、太原等地对家政护理市场考察,并同步和各地家政护理企业进行初步对接。

梁向男是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去北京考察之前,家政服务行业在他的印象中就是散乱和无序。随着考察的深入,令他吃惊的是,名校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竟然也在从事家政服务行业,这让他对这个行业刮目相看。

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梁向南:(我们的培训学校)高级护理学校,里面有大专,有本科,依托这两所学校培养一部分护理人员。(现在对包養护理的)需求量很大,全国有28个省市的直营店,和我们的合作非常不错。

梁向南回到吕梁后,根据考察的情况,将护工培训项目确定为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居保洁等专业。并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最终确定了吕梁市卫生学校、临县白文职业技校等6所公办院校,作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基地。

与此同时,吕梁第一批护工培训开始招收学员的消息传到了许艳平这里。2016年4月,她只身前往了临县白文职业技校,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每天早上8点开始学习护理知识包養,包括给孩子洗澡、穿衣服、产妇的身体恢复、做菜等课程。学习结束后,政府组织了全国各地的家政企业前来招聘,许艳平被太原的一家家政公司录用,正式成为了一名月嫂。

转变思想 迈出脱贫第一步

薛云梅是吕梁市临县双塔村人,结婚后,她生了三个孩子,老公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当护工前,她曾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在加油站做过加油员、在游泳馆干过保洁员,但每月到手的钱,从未超过1500块。

2016年,薛云梅得知了护工培训项目的消息,然而,由于对护工行业不了解,再加上自己的偏见,她还是坚决放弃。

  薛云梅:那个时候对这个行业特别陌生,一说是伺候人,心里面就不想去了。

直到2017年,薛云梅听说,有朋友经过吕梁护工培训后去了北京,一个月能挣四、五元,这让薛云梅动了转行当护工的想法。

在朋友的积极劝说下,薛云梅报名参加了2017年4月的吕梁山护工培训。6月,她就成为了太原市中心医院的一名病患护理工。

薛云梅:收获特别大,参加了护工培训后,我才开始学普通话。在技能上,像心肺复苏、骨折病人多少小时以后用热水,多少小时用凉水、饭后多少小时吃药等,学到了很多东西。

短短一个月的护工培训,让薛云梅走出了大山,四年来,凭借着当护工,她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开阔了眼界,在改变家里贫困生活的同时,也让孩子有条件获得更好的包養網價格教育。

根据吕梁市提供的数据,5年来,吕梁市共举办了33期护工培训,培训人数61131人,实现就业33243人。经过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就业指导组考察,备案登记的合作用人企业已累计240家。吕梁护工的就业区域已经辐射在山西、北京、内蒙、广东、江苏等20多个省市。

但是,即便已经有了5年的实践,让培训人员最终走向护理岗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多贫困户不敢走出去,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过四关:首先自己得想开,第二关是家庭关,第三关是邻里关,最后一关是亲戚关。

今年35岁的马金莲目前是吕梁一家家政公司的老板。5年前,她家还是柳林县的贫困户。2016年,参加完护工培训的她决定前往北京,却遭到家人坚决反对。

马金莲:当时我们全家人,包括亲戚都以为我是要去做传销了,一方面是担心我的安全,还有一方面我老公感觉他没面子,不想让我去。

为了让大家坚定信心,勇敢地走出大山,每次护工培训结业招聘会结束后,吕梁市都要举行大型的护工欢送仪式,市委书记、市长,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也会亲自到站台送行,并给大家鼓劲加油。

看见市委领导都在欢送现场的时候,马金莲的家属终于放下心来,同意她去北京。

吕梁市委副书记、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组组长 张广勇:对所有参与培训的贫困群众,我们全部是“三包五免”,“三包”就是包吃包住包就业,“五免”就是免学费、免资料费、免服装费、免体检费、还免上保险。每一个护工都要持证上岗。

减免一切学习费用,这只是吕梁山护工项目打消村民学习顾包養網虑的第一步。此外,在授课方面,除了烹饪、育儿等基础护理培训外,还增加了普通话、礼仪、急救等内容,让村民更有信心走出去。经过5年的布点建设,吕梁市政府分别在太原、北京、天津、青岛、神木、烟台、河北等地建立了6个服务部,17个服务站,主要通过挂靠当地用人单位和用人企业、实行委托管理的方式,为走出吕梁的护工们提供直接帮扶。

改变命运的她们 还有更大的理想

2017年,许艳平当选山西省人大代表。2018年,她成立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有1000多名员工,在全国各地从事护理、月嫂、育儿、居家保洁、物业等工作。

通过护工培训、改变命运,许艳平的经历被大家口口相传,受到护工培训学校的邀请,许艳平多次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脱贫致富。

许艳平:我相信大家现在和我一样都有了专业的技能,有勤劳的双手,为什么不出去改变你的命运呢,口袋里有钱了,站到哪都自信满满。

薛云梅也经常在工作之余,通过微信和同村的姐妹们讲述她打工的故事。姐姐看到这些后,也在她的鼓励下,于2018年9月份参加了吕梁山护工培训,并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一名护工。

薛云梅:工作时间长了,我就觉得病人特别需要我们护工行业,我们和医院科室、病人之间搭了一个桥梁。作为一个护工,你要有热心、爱心、耐心,做好咱们的本职工作,挣钱是一方面,同时也觉得我的这份工作特别伟大,特别有价值感。

2020年10月1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布了本年度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马金莲成为了25名获得奋进奖的先进个人之一。

来到北京后,在马金莲的帮助下,在半年时间里,共有300多人跟着她走出大山,来到北京从事家政工作。

与此同时,2020年11月20日,马金莲的养老服务中心在市政府的资助下完成了改建,目前已经入住14名老人和1名精神障碍患者,其中3人因家境贫困免受所有费用。

马金莲: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让我真正体会到说这个养老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我就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一两百床位的养老院,甚至扩展到医养结合,让这些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养。

 

     目前

吕梁山护工培训项目

在全国已有222家合作单位

围绕市场,围绕需求,围绕客户

坚持职业化管理

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能够

走出大山 改变命运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退捕上查包養心得岸后,他们有了新职业_中国网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9年5月15日,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退捕渔民陈兰香搬迁上岸(毕琛 摄);右图为2023年7月24日,陈兰香在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包養網有限公司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陈兰香和丈夫结婚后一起过了20多年渔民生活。2019年,当包養地政府启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陈兰香用退捕转产的补偿补助款包養购置了新房,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包養網 花園,和其他渔民合伙开办了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

新华社包養平台推薦

  

古树名木实现落地上图 查包養行情大熊猫得到有效保护_中国网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发上线“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全部实现落地上图,数据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实现了动态、精准管理。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包養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目前我国17个省份及部分城市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或管理办法。建立起覆盖普查、鉴定、复壮、管护等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据介绍,古树名木保护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主体责任在地方、具体落实也在地方,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比如“林长+司法+古树名木保护”模式为古树名木撑起了“保护伞”;“生境整体保护”模式为古树名木建起“宜居家园”,通过打造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举办古树文化节等,推动古树名木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多元化投入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开展古树名木认捐认养、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等方式助力古树名木保护。

据介绍,国家林草局下一步将持续强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定期开展资源调查,完善“一树一档”,实行全面挂牌保护,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强化部门协同,深化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有效衔接,形成监管执法合力。

记者还获悉:我国大熊猫栖息地受保护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至258万公顷,有效维包養护了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包養行情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上世纪80包養網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由“濒危”调整为“易危”包養網

据介绍,我国在先后四次开展全国性大熊猫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强化大熊猫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我国于2021年10月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2万余平方千米,约72%的野生大熊猫得到严密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形成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栖息地保护体系。

聚民强产业 富民谋振兴查甜心包養網——海南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见闻_中国网

今年春节黄金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民宿一房难求。虽然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但村党总支书记苏少洪仍盘算着如何抓住海量游客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紧锣密鼓地加快推动民宿管理系统和平价海鲜市场建设,希望为游客做好全方位配套服务的同时,也让村里的乡村游产业走得更稳更久。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了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组织开展了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两年行动,启动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基培优行动。通过加快整合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涌现出一批经济强村,催生了一批富民产业,形成了一批发展模式。

2023年,海南全省256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606个,占比62.69%,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116个。

组织引领明方向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首先要摸清村集体家底,再科学研判谋产业。明确定位和方向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就需要组织引领、能人带动,只有这样,产业发展才能起好头。

文昌鸡是文昌市的地方特色农业品牌。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急需寻找到更加经济环保高效的养殖模式。

文昌市抱罗镇党委书记谢盛锐认为,要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契机,推动文昌鸡产业转型升级。走进抱罗镇的新型文昌鸡养殖示范基包養地,12栋全封闭养殖棚整齐排列,改变了原有林地坡地养殖棚四面透风的模式,建设用地只有原先的2/3,养殖规模却提升了2倍,养殖效益提升了近3倍,单个棚一年养殖效益能达到30万元。同时,生态环保方面也得到很大提升,绿色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粪便更利于集中处理。

谢盛锐介绍,新模式一棚一批养6000多只文昌鸡,养殖包養網 花園周期90天,一年可以养3-4批。目前,抱罗镇全镇10个村有7个采用新模式,养殖设施由镇政府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全部投入,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出种苗、提供技术、负责销售,农户参与养殖。

以一个棚一年30万元收益为例,具体分红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拿14万元,农户拿10万元,剩下的6万元归公司。谢盛锐认为,龙头企业带动非常关键,单个村集体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对接能力都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平稳发展,技术和销路这两块最难的由公司保障。

在谢盛锐看来,集体经济就是为地方产业发展探路新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村集体经济的示范带动,目前,抱罗镇文昌鸡存栏量650万只,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拳头产业,全镇所有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50万元以上有4个,100万元以上有1个。

在海南,由乡镇党委牵头,从全镇角度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澄迈县仁兴镇森林覆盖率88%,同时还有天然橡胶核心保护区21万亩,不能更换树种,如何发展好产业,林下经济是破题的关键,经多方考察选择了林下种食用菌。

“用包養網心得地手续由镇政府和村集体负责,根据人口分布来选择基地。”仁兴镇党委书记王洪直言,村集体经济最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最后没能形成合力壮大产业,一个村里的资源和人才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政府来统筹谋划,明确产业方向。

王洪告诉记者,仁兴镇计划发展5000亩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已完成1000多亩,种了120万个菌包。种植和采收的人工费一个菌包1元,这120万元务工收入已经实实在在落到了农民口袋,下一步村民技术熟练后再发动村民自己种。

资源整合谋发展

地处海南中部山区腹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是海南最早通过市场化手段探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村庄之一。该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人才,积极推动什寒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成立了全部村民持股的天上什寒农旅发展有限公司。

来自河南的创业青年钟治军,作为公司负责人带领专业运营团队与什寒村522名村民抱团发展,引导村民大力种植蓝莓、益智、铁皮石斛、高山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什寒山珍”系列旅游农特产品,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9万元。

“什寒村的成功在于整合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尤其是提高本地村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钟治军说,目前公司25名工作人员,95%都是本村人,家家户户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红毛镇党委书记赵建光告诉记者,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全局资源,该镇围绕打造红色农旅小镇的战略定位,充分挖掘各村庄的优势资源,加大镇域统筹,形成互补效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补齐资金短板,盘活土地资源,强化联农带农,实现村集体与社会资本良性互动发展。

琼中县和平镇堑对村作为水库移民村,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发展产业受限。“不能因为没地没资源,就不发展产业,要跳出村子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劳民直包養言,村里没有资源可整合,那就整合外部市场端的需求资源,无中生有,发展飞地经济。于是,堑对村发挥当地村民有盖房手艺的技能优势,积极引导成立建筑公司,外出承揽业务。

尝到甜头后,堑对村又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开拓全县的学校和机关食堂原材料供应业务。为保证水果供应,甚至在四川包了200亩果园种橙子,还在海南其他市县投建了一个蛋鸡养殖场。2023年,堑对村单生鲜配送中心就实现集体经济盈利130万元。

在白沙县打安镇打安村,村民同样利用会盖房的手艺发展村集体经济,盖房子、修路、装修、搭棚,只要是当地的建设项目,他们都积极参与。同时还组织大家外出务工,让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关注产业,还要关注分配。”海南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魏锦贤认为,乡村产业发展要处理好村集体、企业和村民多方的利益,不断完善“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眼下和中长远的利益分配,只有让农民从乡村产业发展中受益,才能真正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接二连三延产业

海南农业虽然特色明显,但小、散、弱,产业链不完善的短板也同样明显,如何让海南农业更具韧性,加大三产融合,做到延链稳链强链至关重要。

地瓜作为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村民的致富产业,品牌优势明显,但随着其他产区地瓜品牌的崛起,出现了发展乏力问题。为了让这一品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沙土村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接二连三。

桥头地瓜产业带头人、桥头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文克介绍,地瓜在沙土村落地有十几年了,近两年,通过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整个地瓜产业转型升级,延链稳链。一产方面,成立地瓜种苗联盟,村集体牵头,村集体经济占50%,规模化育苗。二产方面,村集体协调出土地,进一步梳理推进地瓜产业园建设,加工地瓜丁和地瓜泥。三产方面,随着旅游公路从沙土村穿过,人流日渐增大,村集体经济牵头建了桥沙驿站,带动地瓜美食、咖啡等三产兴起,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16万元。

在王文克看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载体是资源,村里的最大资源就是土地,必须把土地整合利用起来,有节奏、有规划、有培育的发展产业。“一产要稳,后续逐步培育壮大二三产,最初是种苗供应,种植规模上来了再考虑加工,游客来的多了再上餐饮住宿配套也不迟。”王文克说。

陵水县提蒙乡远景村这两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购置农机和加工设备,成立农业生产服务队,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运营,在当地和周边市县包養开展水稻育种、犁田、插秧、收割、稻谷加工等“一条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服务面积超1万亩。走出了一条以水稻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统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7万元,2023年达到209万元。

远景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武认为,水稻托管不仅稳住了粮食生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尝到田头的远景村村民,这两年纷纷选择土地托管。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海南将加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持续提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